蒲质
拼音: | pú zhì |
注音: | ㄆㄨˊ ㄓˋ |
蒲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以蒲草为贽。质,通"贽"。见面礼。 2.蒲柳之质。因蒲柳早凋,常用喻质贱﹑体弱。
引证解释:
⒈ 以蒲草为贽。质,通“贄”。见面礼。
引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上》:“将之以诚,虽微物而可重;献之由心,虽蒲质而可荐。”
⒉ 蒲柳之质。因蒲柳早凋,常用喻质贱、体弱。参见“蒲柳”。
引明高濂《玉簪记·设计》:“念蒲质自甘弃捐,又何须雅念勤劳。”
明张景《飞丸记·权门狼狈》:“身生閫阁,足未履庭阶,堪怜蒲质,怎惯得涉浪穿崖。”
网络解释:
蒲质
字义分解
- 拼音pú
- 注音ㄆㄨˊ
- 笔划13
- 繁体蒲
- 五笔AIGY
- 五行木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