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炭
拼音: | bào tàn |
注音: | ㄅㄠˋ ㄊㄢˋ |
爆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唐代妓女假母的俗称。 2.燃烧正旺﹑毕剥作声的炭火。比喻性情急躁,遇事极易发作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唐代妓女假母的俗称。
引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妓之母多假母也”自注:“俗曰煬炭,不知其因,应以难姑息之故也。一曰爆炭。”
师陀《李贺的梦》:“连翠翠听说他病了,也向爆炭交一千文制钱,特地雇兜子来看他。”
⒉ 燃烧正旺、毕剥作声的炭火。比喻性情急躁,遇事极易发作的人。
引《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
网络解释:
爆炭
字义分解
- 拼音bào
- 注音ㄅㄠˋ
- 笔划19
- 繁体爆
- 五笔OJAI
- 五行火
(1)(动)火星迸散;猛然炸开:火星~了眼|~炸|~裂。
(2)(动)突然发生:~发。
(3)(动)一种烹调法;把食物放在滚油里快炸后再加作料;或把牛、羊肚片放进开水里稍煮后蘸作料吃:~鸡丁|~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