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
拼音:mǎ miàn
注音:ㄇㄚˇ ㄇ一ㄢˋ

马面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长形的脸面。
2.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鬼卒,头像马首。
3.古时沿着城墙所建的一系列在平面上凸出于墙面外的墩台。其作用是加固城体,便于观察和夹击攻城敌兵。

引证解释:

⒈ 长形的脸面。

《北史·斛律光传》:“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

⒉ 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鬼卒,头像马首。

《西游记》第五六回:“老者道:‘爷爷呀,一个夜叉,一个马面,一个雷公!’”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然而那又究竟是阴间, 阎罗天子、牛首阿旁,还有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

⒊ 古时沿着城墙所建的一系列在平面上凸出于墙面外的墩台。其作用是加固城体,便于观察和夹击攻城敌兵。

宋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城成,周六里半零六十五步,高三丈,门楼、靴城、马面、敌楼悉备。”

国语词典:

设在城堡短墙上的战棚。

网络解释:

马面 (古代城墙的马面)

  • 马面指的是古代城墙的马面,在中国冷兵器的古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的城防设施,俗称为“马面”。
    • 1、只见崖下奔突的巨兽,当先的一只,马面犀尾。
    • 2、据马面说,这簇红樱是取自一条火焰飞马的马鬃所制,坚韧无比,神兵利器都难以将其斩断。 ()
    • 3、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龙虾、飞花鱼、马面鱼、鲐鱼等鱼类,是福建、浙江渔民的传统渔场。
    • 4、那个少年的身后跟着一对牛头马面,牛头的眼睛瞪得大到了牛眼的极限,马面的脸拉得却比驴脸还长,不过仔细看得话,还是能发现他们的神色之中却充满了喜色。
    • 5、那阎罗王也不过是鬼做的,手下也有一班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相帮着筑个酆音丰都地名城,在阴山背后做了国都,住在里头称孤道寡,不在话下。
    • 6、烤鱼片的种类差异主要来自于鱼的种类不同,有金枪鱼、偏口鱼、大王鱼、马面鱼、鳕鱼等,不同的鱼种烤出来的鱼片当然也不一样。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NNG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