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āi zi |
注音: | ㄕㄞ ㄗˇ |
词性: | 名词 |
筛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筛子
(1) 用竹条、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以达到分选的目的
引证解释:
⒈ 用竹丝或金属丝等编织成大小网状的器具,摇动时,细碎的从网漏下去,粗的成块的留在上头。
引《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我想改用大筛子,就像逮鸟那样。”
国语词典:
一种竹片、铁丝编成的过滤器具。有许多小孔,可使细碎物漏下去,而将较粗成块的留在上面。
网络解释:
筛子
- 1、新娘和新郎坐在婚宴的贵宾席上,新娘手持一个筛子,筛子上盖有一块丝绸披巾。
- 2、我记得维特克曾说过一句话,他说,时间是筛子,最终会筛去一切残渣。我也会相信,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什么难过、失落、都会不复存在。
- 3、拼命追忆,只像把筛子去盛水。一着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思想的线索要打成结又松散了。隐约还有些事实的影子,但比在热闹地方等人,瞥眼人堆里像是他,走上去找,又不见了。
- 4、你是不是把甜馅放在筛子上,然后把元宵滚出来?
- 5、挑去桂花里面的杂志和叶梗,只留桂花,放在筛子里面用流水冲洗干净,不要揉捏,稍稍用手翻一下冲去浮尘就可以。
- 6、如果你用的是篮状的滤纸,请将它放在罐子或者碗的筛子上。
字义分解
- 拼音shāi
- 注音ㄕㄞ
- 笔划12
- 繁体篩
- 五笔TJGH
- 五行木
(1)
(2)(名)(~子)用竹条、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
(3)(动)把东西放在箩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面。(形)
(4)使酒热:把酒~一~再喝。
(5)斟(酒、茶等)。(动)〈方〉敲(锣):~了三下锣。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