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言
拼音:yì yán
注音:一ˋ 一ㄢˊ
词性: 名词

异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异言yìyán

(1) 不同意见、言论

并无异言
dissenting words

引证解释:

⒈ 不同的语言;语言不同。

《礼记·王制》:“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
《史记·大宛列传》:“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

⒉ 指不同或反对的意见。

《黄石公三略·上略》:“各阿所以,令主失忠。故主察异言,乃覩所萌。”
《宋书·武帝纪中》:“芳兰既茂,内怀憎恶,乃妄扇异言,无罪即戮。”
宋曾巩《<新序>目录序》:“当是之时,异行者有诛,异言者有禁,防之又如此其备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阳武侯》:“官收诸媪,械梏百端,皆无异言。”

⒊ 指持异议。

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经成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

⒋ 奇异的言论。

汉王充《论衡·自纪》:“﹝充﹞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宋王安石《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

国语词典:

他乡异国的语言。

如:「各无异言」。

网络解释:

异言

  • 词语信息
  • 【词目】异言
  • 【拼音】yì yán
  • 【释义】[dissenting words] 不同意见、言论
  • 并无异言
    • 1、而且对我的话是百分百毫无异言
    • 2、因为朝廷重小人,以灭无辜,惩善容恶,不留异言,凡是和朝廷相悖的人统统都杀,凡是不归他万家商道的人,处处无路可走。
    • 3、融曾召部属计议,部吏多谓汉承尧运,历数延长,今皇帝姓名,实应图谶,且宅中主治,兵甲最强,将来必当统一天下,务请倾心结纳,毋惑异言云云。
    • 4、向天亮一脸的严肃,令蒋玉瑛不敢异言
    • 5、这样一个行为怪异言语刻薄的人实在少见,旁观者虽感愤愤不平不以为然可又忍不住想听听他接下去会说出什么话来。
    • 6、使潜匿荒僻之地,则耕牧之中,突来阉宦,异言异貌,骇视惊听,不三日必败。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NAJ
    • 五行

    (1)(形)有分别;不相同:~口同声|大同小~。

    (2)(形)奇异;特别:~香|~闻。

    (3)(形)惊奇;奇怪:惊~|深以为~。

    (4)(形)另外的;别的:~日|~地。

    (5)(形)分开:离~。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YYY
    • 五行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