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子
拼音:chǎo zǐ
注音:ㄔㄠˇ ㄗˇ

吵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吵包子 chǎobāozi 〈方〉∶吵架;争执

引证解释:

⒈ 乱子;纠纷。

《实事白话报》1926.2.24:“况是宝局里头好人少,都是勾心带刺,各不相让,一个赌急了,就要出吵子。”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六:“听着呢,真生闷气;不听呢,就是吵子。”

网络解释:

吵子

  • 词目:吵子
  • 拼音:chǎo zǐ
  • 引证解释:
  • 指乱子;纠纷。
  • 《实事白话报》1926.2.24:“况是宝局里头好人少,都是勾心带刺,各不相让,一个赌急了,就要出吵子。”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六:“听着呢,真生闷气;不听呢,就是吵子。”
    • 1、吵子会有固定成员,统一着装,是有纪律、有组织的民间乐队。
    • 2、这幅作品从大兴的传统民间花会汲取素材,当地的市民可以从中找到武吵子等大兴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
    • 3、都给我闭嘴!都什么时候了还打吵子?
    • 4、来自大兴的北京万兴歌舞团首先带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吵子的表演,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瞬时被点燃。
    • 5、据介绍,“吵子”是“幡鼓齐动十三档”中的第十二档会,又称“献音老会”或“献香老会”,以大镲为主,八至十六对大镲对击,发出剧烈声响。
    • 6、身穿大红服装的女演员正在表演《武吵子》。

    字义分解

    • 拼音chǎo,chāo
    • 注音ㄔㄠˇ,ㄔㄠ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ITT
    • 五行

    chǎo

    1. 声音杂乱搅扰人:吵人。吵扰(①吵闹使人不得安静;②争吵)。

    2. 打嘴架、口角:吵嘴。争吵。

    chāo

    1. 〔吵吵〕吵闹(后一个“吵”读轻声)。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