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iāng qū |
注音: | ㄒ一ㄤ ㄑㄨ |
乡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乡曲
(1) 乡里,亦指穷乡僻壤。形容识见寡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
引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制卒以州閭,授正以乡曲。”
《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王先谦集解引《司马法》:“五州为乡。”
又引郑玄曰:“二千五百家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⒉ 家乡,故里。
引《战国策·秦策一》:“卖僕妾售乎閭巷者,良僕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少负不羈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强尝丞溧阳,名与乡曲俱失之。”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国人之入耶教者,亦有两种类:一曰真信教者,二曰利用外国教士以抗官吏武断乡曲者。”
⒊ 乡亲;同乡。指人。
引《三国志·吴志·孙静传》:“坚始举事, 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乡曲争持钱帛,竞施珍宝。”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二》:“与其得直於有司,不如两平於乡曲之为愈也。”
⒋ 谓居里或籍贯相同。
引《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唐牛肃《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之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常名立,汝阴人,与家中有乡曲之旧。”
《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韩元帅部下将士都是北人,语言相合,岂无乡曲之情。”
⒌ 偏僻的村野。
引《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
《北齐书·文襄帝纪》:“僕乡曲布衣,本乖艺用,出身为国,绵歷二纪。”
清钱泳《履园丛话·恶俗·出会》:“城市之民,俱有其业;乡曲之民,各有其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所举佳篇,復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
⒍ 指村野鄙陋之人。
引唐李端《赠道士》诗:“懒説岁年齐絳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诚以蒭蕘之言,虽出自乡曲,而听一言之是非,可覘政治之得失。”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其自尊乡曲,以一己所闻知为最普通者……实乃与里巷嗇夫同其傖陋。”
国语词典:
乡野偏僻的地方。
网络解释:
乡曲
- 1、主观臆断,武断乡曲定会引起群众不满。
- 2、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 3、中秋节,虽然千山将我们阻隔,万水让我们难聚,但想你的情难以舍弃,今夜让月亮代我送上淡淡乡曲,寄予远方的人儿,你永远是我的唯一。中秋快乐。
- 4、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
- 5、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西安唱起,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 6、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鄉
- 五笔XTE
- 五行水
(1)(名)乡村(跟‘城’相对):~间|下~|城~物资。
(2)(名)家乡:~音|背井离~。
(3)(名)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或县以下的区领导:~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