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意思
词语解释:
社会
1. 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
2. 泛指由于共同利益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3. 指社团。
4. 古时社日举行的赛会。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于春秋社日迎赛土神的集会。春社时在仲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迎赛土神以祈农事;秋社适当秋收(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迎赛社神以表谢意。
引唐柳棠《答杨尚书》诗:“未向燕臺逢厚礼,幸因社会接餘欢。”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山东兖州府鉅野县有个穠芳亭,乃是地方居民秋收之时祭赛田祖先农,公举社会聚饮的去处。”
⒉ 旧时亦用以称村塾逢春秋祀社之日或其他节日举行的集会。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僱倩祇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⒊ 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引《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观境内所属州郡,各立社会,行结糶俵糴之法。”
《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孙中山《民权初步》第二一节:“至于寻常社会则以少为宜……若更少之会,则五人为额,若数百人以上之社会,亦不过十五人至十七人为额足矣。”
⒋ 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形态。
引魏巍《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二:“只享受,不劳动,不创造,不仅不是幸福,恰恰意味着幸福的毁灭,社会的衰退,人类的灭亡!”
国语词典:
由人所形成的集合体。
如:「社会分工」、「社会风气」。
网络解释:
社会 (由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
- 1、社会上白璧微瑕的人占了大多数。
- 2、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济困扶危的事常有发生。
- 3、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 4、无论做什么作,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有出息。
- 5、社会上的尔虞我诈的事相当多。
- 6、爷爷常常讲起他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
字义分解
- 拼音shè
- 注音ㄕㄜˋ
- 笔划7
- 繁体社
- 五笔PYFG
- 五行金
(1)(名)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报~|合作~。
(2)(名)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日|~稷。
- 拼音huì,kuài
- 注音ㄏㄨㄟˋ,ㄎㄨㄞˋ
- 笔划6
- 繁体會
- 五笔WFCU
- 五行水
huì
1. 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会。省会。
4.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5. 付钱:会账。会钞。
6. 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7. 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
10. 恰好,正好:会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会儿。
kuài1. 总计: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
与社会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