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笋
拼音:tǔ sǔn
注音:ㄊㄨˇ ㄙㄨㄣˇ

土笋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挖土工程中特留一小部分不挖,以便计算所挖土方的数量。因所留部分状如直立之笋,故称。

见“涂笋 ”。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挖土工程中特留一小部分不挖,以便计算所挖土方的数量。因所留部分状如直立之笋,故称。

宋沉括《梦溪笔谈·器用》:“凡锻甲之法……其末留筋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⒉ 见“涂笋”。

网络解释:

土笋

  • 土笋,即“土笋冻”,闽南特色小吃,泉州著名小吃,胶冻状,由海边滩涂中生长的“土笋”熬煮冷却制得。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FFF
    • 五行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 拼音sǔn
    • 注音ㄙㄨㄣ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VTR
    • 五行

    (名)竹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