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
拼音:fú shān
注音:ㄈㄨˊ ㄕㄢ

浮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2.山名。即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浮山。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 4.指海市蜃楼。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 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宋史·苏轼传》:“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

⒉ 山名。即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浮山。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

⒊ 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郝懿行笺疏:“《水经·渭水注》有胏浮山与丽山连麓而在南。盖此是也。”

⒋ 指海市蜃楼。

清黄宗羲《海市赋》:“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

  • 1、传说浮山是蓬莱仙岛中的一个小岛,随着风浪从东海飘浮到南海,最后停在罗山旁,两山合为一山,这山就取名罗浮山
  • 2、自回广东两周有多未能出驴了,晚上喝完夜茶才浮现驴罗浮山的念头。
  • 3、然后就是在流木谷中身受大任,复兴傀儡宗之重责,以后甚至要对抗天下第一道门浮山宗。
  • 4、战斗延至黄昏,惠州城内的机关民众得以从容撤退后,飞鹅岭的守军本已完成任务,趁天色已黑,随大部队撤守罗浮山下。
  • 5、东与安泽接壤,西和洪洞相邻,北接沁源、霍州,南临浮山、临汾。
  • 6、其中九处位于即墨县境内,屯田三万多亩,分别是赵家屯、葛家屯、李家屯、毛家屯、侯北屯、任家屯、侯南屯、展家屯、浮山所屯。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EBG
  • 五行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 拼音shān
  • 注音ㄕ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MMMM
  • 五行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