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
拼音: | tǔ mù pù |
注音: | ㄊㄨˇ ㄇㄨˋ ㄆㄨˋ |
土木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地名。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所置,后沿误为“土木”。 明永乐初置堡。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英宗率军与瓦剌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嘉靖、隆庆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国语词典:
地名。位于今察哈尔省怀来县附近,明英宗曾于此兵败,被也先俘虏。
网络解释:
土木堡
字义分解
- 拼音tǔ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土
- 五笔FFFF
- 五行土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 拼音mù
- 注音ㄇㄨˋ
- 笔划4
- 繁体木
- 五笔SSSS
- 五行木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