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讼
拼音:zhēng sòng
注音:ㄓㄥ ㄙㄨㄥˋ

争讼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因争论而诉讼。

引证解释:

⒈ 因争论而诉讼。

《韩非子·用人》:“争讼止,技长立,则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宣帝之世, 燕岱之间,有三男共取一妇,生四子,及至将分妻子而不可均,乃致争讼。”
宋苏辙《陈述古舍人谢两府启》:“秋夏丰登,人怀富足之乐;风俗淳厚,庭无争讼之諠。”
凌力《星星草》第十六章:“向来地方官偏袒汉民,凡争讼斗殴,无论曲直,皆压回民。”

国语词典:

因争执而相互控告。《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争讼,只要争小人的妻,不曾要别人的妻。」也作「诤讼」。

网络解释:

争讼

  • 争讼是汉语词语,读音zhēng sòng,意思是因争论而诉讼。
    • 1、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 2、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泄漏人的密事。
    • 3、关于缯国文化发祥地问题,后世学者歧见纷纭,争讼不已。
    •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 5、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争讼,不能用。
    • 6、赤口”本来指善于进谗言诋毁别人的小人之口,比如陆游有诗“赤口能烧万里城”,后来就把主口舌争讼的恶神称作“赤口”或“赤口白舌”。

    字义分解

    • 拼音zhēng
    • 注音ㄓㄥ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VHJ
    • 五行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WCY
    • 五行

    (1)(动)在法庭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

    (2)(动)争辩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