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小怪
拼音:dà jīng xiǎo guài
注音:ㄉㄚˋ ㄐ一ㄥ ㄒ一ㄠˇ ㄍㄨㄞˋ
词性: 成语

大惊小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大惊小怪dàjīng-xiǎoguài

(1) 指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做作声势或表现得过分惊讶

山上宋公明大王,虽然不害来往客人,官人须是悄悄过去,休得大惊小怪。——《水浒传》
你要看见那种情形,还不知要怎样大惊小怪呢。——·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make a fuss;be unnecessarily startled;get surprised at sth. perfectly normal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慌张或诧异。

宋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小主人,你休大惊小怪的,恐怕屠贼知道。”
《红楼梦》第四四回:“凤姐忙收了怯色,反喝道:‘死了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夏衍《秋瑾传》第二幕:“内地风气没有开,一点儿小事情也会大惊小怪。”

国语词典:

形容为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而过分声张、惊怪。

网络解释:

大惊小怪 (汉语成语)

  • 大惊小怪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是:dà jīng xiǎo guài,
  • 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 1、孩子只是有点感冒,不必大惊小怪地到处求神问卜吧!
    • 2、当然罗,这样一个晚上,她们大惊小怪是有充分理由的。
    • 3、为这点小事大惊小怪,真让人百思不解。
    • 4、电脑现在家家都有,你为什么看到他有,这么大惊小怪
    • 5、把你的大惊小怪还是留到明天婚礼的时候吧。
    • 6、她对这件事大惊小怪,惶恐不安。

    字义分解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DDD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NYIY
    • 五行

    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慌。吃~。

    2.惊动:打草~蛇。

    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了。

    • 拼音xiǎo
    • 注音ㄒㄧㄠ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IHTY

    (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

    (2)(副)短时间地:~住|~坐。

    (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

    (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

    (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

    (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

    (7)(名)指妾:讨~。

    (8)(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 拼音guài
    • 注音ㄍㄨㄞ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CFG
    • 五行

    (1)(动)奇怪:~事。

    (2)(动)觉得奇怪:大惊小~。

    (3)(副)〈口〉很;非常:~不好意思的|箱子太沉;提着~费劲的。

    (4)(名)怪物;妖怪(迷信):鬼~。

    (5)(动)责备;怨:这不能~他;只~我没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