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之本
拼音:lì guó zhī běn

立国之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下去。
  • 1、大宋何为立国之本,是治贫还是治愚?
  • 2、中国自古有“岁稔年丰”、“强本节用”的传统,农业从来就是立国之本,所谓本固邦宁,也因此,“不稼不穑”多遭诟病。
  • 3、他们投出的每一票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立国之本如木常青。
  • 4、我们的先人历来把独立自主视为立国之本
  • 5、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 6、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国家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治病救人、是惩前毖后、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UUU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