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
拼音:míng wén
注音:ㄇ一ㄥˊ ㄨㄣˊ

名闻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名声。
犹闻名。

引证解释:

⒈ 名声。

《庄子·人间世》:“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汉贾山《至言》:“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四方乡风。”
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⒉ 犹闻名。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朱晦翁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
钱锺书《围城》一:“他在柏林大学,听过名闻日本的斯泼朗格教授的爱情演讲。”

国语词典:

声名。《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句下汉.孔安国.传:「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大地。」

网络解释:

名闻

  • 名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ing wen,是指佛学术语。
    • 1、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
    • 2、要吃本地龙虾,就要去老广州名闻遐迩的海鲜胜地——漱珠桥畔。
    • 3、因地处贵阳的重要关隘地带,自明代以后便名闻于世。
    • 4、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
    • 5、这所学校因纪律严格而名闻遐迩。
    • 6、皇上七岁袭封唐国公,早年任河东太守,北击突厥,名闻天下。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KF
    • 五行

    [ míng ]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BD
    • 五行

    (1)(动)听见:~见。

    (2)(名)消息:新~。

    (3)(名)名声:艳~。

    (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

    (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