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讳
拼音:miào huì
注音:ㄇ一ㄠˋ ㄏㄨㄟˋ

庙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按,“成”与梁太祖父朱诚之名谐音。

《魏书·崔玄伯传》:“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名犯高祖庙讳。”
《旧唐书·韦贯之传》:“韦贯之本名纯,以宪宗(李纯 )庙讳,遂以字称。”
《新五代史·职方考》:“镇州故曰成德军,梁初以‘成’音犯庙讳,改曰武顺。”

国语词典:

已死帝王的名讳。

网络解释:

庙讳

  • 《魏书·崔玄伯传》:“ 崔玄伯 , 清河 东武城 人也,名犯 高祖 庙讳。”《旧唐书·韦贯之传》:“ 韦贯之 本名 纯 ,以 宪宗 ( 李纯 )庙讳,遂以字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miào
    • 注音ㄇㄧㄠ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MD
    • 五行

    (1)(名)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宗~|家~。

    (2)(名)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土地~|孔~。

    (3)(名)庙会:赶~。

    • 拼音huì
    • 注音ㄏㄨㄟ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FNH
    • 五行

    (1)(动)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隐~|直言不~。

    (2)(名)忌讳的事情:犯了他的~了。

    (3)(名)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