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鸡
拼音:hé jī
注音:ㄏㄜˊ ㄐ一

鹖鸡的意思

词语解释:

雉属。较雉为大,黄黑色,头有毛角如冠,性猛好斗,至死不却。

引证解释:

⒈ 雉属。较雉为大,黄黑色,头有毛角如冠,性猛好斗,至死不却。

三国魏曹操《鹖鸡赋》序:“鶡鸡猛气,其鬭终无负,期於必死。”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皆不克还”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句驪王宫﹞奉表称臣,贡貂皮千枚,鶡鸡皮十具。”
清方式济《龙沙纪略·贡赋》:“鶡鸡,雉属,出艾浑深山中及札赖特地,雌者毛色若灰,雄者浓靛,讹呼黑鸡,岁捕生者入贡。”

网络解释:

鹖鸡

  • 鹖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é jī 。
  •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如下解释:鹖:古书上说的一种善斗的鸟。
  • 鹖鸡:褐马鸡。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ㄜ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JQWG

    (名)古书上说的一种善斗的鸟。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CQYG
      • 五行

      (名)家禽;品种很多;嘴短;头部有鲜红肉质的冠。翅短;不能高飞:~蛋|~肉|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