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沙上野花开
拼音:jí lí shā shàng yě huā kāi
注音:ㄐ一ˊ ㄌ一ˊ ㄕㄚ ㄕㄤˋ 一ㄝˇ ㄏㄨㄚ ㄎㄞ

蒺藜沙上野花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埋没英才。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埋没英才。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我不能勾丹凤楼前春中选,伴着这蒺藜沙上野花开。”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做了场蒺藜沙上野花开,但占着龙虎榜,谁思量这远乡牌。”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俺可甚洛阳花酒一时来,也做场蒺藜沙上野花开。”

国语词典:

比喻英才埋没。

网络解释:

蒺藜沙上野花开

  • 蒺藜沙上野花开,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í lí shā shàng yě huā kāi,比喻埋没英才。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ㄧ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AUTD
    • 五行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卧。果实有刺,可入药,主治头痛、风痒等。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 拼音
      • 注音ㄌㄧˊ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ATQI
      • 五行

      (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开黄绿色花;嫩叶可吃。茎长老了可以做拐杖。

      • 拼音shā,shà
      • 注音ㄕㄚ,ㄕㄚ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IITT
      • 五行

      shā

      1. 非常细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2. 像沙的东西:沙糖。豆沙。沙瓤。

      3.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

      4. 姓。

      shà

      1.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HHGG
      • 五行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
      • 注音ㄧㄝ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JFCB
      • 五行

      (1)(名)野外:~地|~外。

      (2)(名)界限:视~。

      (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

      (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

      (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

      (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

      • 拼音huā
      • 注音ㄏㄨㄚ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WXB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 拼音kāi
      • 注音ㄎㄞ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AK
      • 五行

      (1)(动)使关闭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

      (2)(动)打通;开辟:~路|~矿。

      (3)(动)(合拢或连接的东西)舒张;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

      (4)(动)(河流)解冻:河~了。

      (5)(动)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

      (6)(动)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

      (7)(动)(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

      (8)(动)开办:~工厂|~医院。

      (9)(动)开始:~工|~学|~演。

      (10)(动)举行(会议、座谈会、展览会等):~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发票|~药方。支付;开销(工资、车费)。〈方〉开革;开除:过去资本家随便~掉我们工人。(液体)受热而沸腾:水~了。〈口〉吃:他把包子都~了。用在动此或形容词后。ɑ)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了。b)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了。指十分之几的比例:三七~。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