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制
拼音:tún tián zhì
注音:ㄊㄨㄣˊ ㄊ一ㄢˊ ㄓˋ

屯田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以后利用军民垦荒以取得给养和税粮的制度。

国语词典:

汉代以来,政府利用军队或农民垦种土地,征取收成做为军饷的制度,称为「屯田制」。分军屯、民屯、商屯。

网络解释:

屯田制

  • 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屯田始于汉武帝时西域屯田,为军屯。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 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称“屯田客”。
    • 1、曹操在建安元年已经开始实行屯田制,进行农战的战略了。 
    • 2、据介绍,这个区域在宋代时期隶属于“西关都”,被称为“安武堂”,曾经是演武场;而到了明代,因实行“屯田制”,该区域成为了驻军屯田的军事基地。
    • 3、赵充国创立屯田制,招抚与打击相结合的策略取得成功。
    • 4、曹魏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的需要,推行的是大规模的屯田制,即由士兵、农民垦荒种地,为军队解决粮食问题。
    • 5、曹操所实行的屯田制,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也为官渡之战后勤供应提供了物资保障。
    • 6、纵观孙吴初年不仅在江南地区推行了屯田制度,而且也采用了曹魏的户调制度,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反映。

    字义分解

    • 拼音tún,zhūn
    • 注音ㄊㄨㄣˊ,ㄓㄨㄣ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BNV
    • 五行

    tún

    1.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

    2. 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

    3. 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zhūn

    1.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 拼音tián
    • 注音ㄊㄧㄢ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LLL
    • 五行

    (1)姓:~老头|老~头。

    (2)(名)田猎:田径赛。

    (3)(名)田地:~埂|~野。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