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kū sè |
注音: | ㄎㄨ ㄙㄜˋ |
词性: | 形容词 |
枯涩的意思
词语解释:
枯涩
(1) 枯燥无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枯澁”。 枯燥;呆滞。
引宋叶适《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诗:“岭南梅花太枯澁,花岂唤人人底急。”
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太宰,夜来去后,甚是枯涩。想是血少,多半要死。”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
茅盾《一个女性》七:“她呻吟了一声,慢慢地闭上她的枯涩的眼睛。”
⒉ 粗糙,不润滑。
引宋李之仪《跋蔡君谟<荔枝帖>》:“君謨自少以能书得名,至老以作字为悦。然行笔迟,肉胜骨,而此帖乃反是。疑得之仓猝间,或粉纸枯涩,运笔不胜而然。”
⒊ 干燥苦涩。
引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茅草带着枯涩味和尘土味,弥漫在枯草坪上。”
万迪鹤《没有准备》:“他想喝口水润润枯涩的喉咙,湿一湿那烧干了的嘴。”
⒋ 谓文思迟钝。
引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近来记性,竟大不如前,作文也常感枯涩,真令人气恼。”
⒌ 指晦涩难懂的文题。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勿出枯澁,以阻遏少年文机。”
⒍ 书法术语。指劲健断续的枯笔。
引唐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国语词典:
枯燥生涩。
网络解释:
枯涩
- 1、没有枯涩的泪水,也没有遗憾,离去的人根本不知道那即将是一场告别。带着微笑远离,是最幸福的一种离别。所有的不舍,留给等待的那个人。
- 2、但是后半生却得奇遇,竟于青云山深处一处密洞内,得到一本无名古卷,上载各般法门妙术,艰深枯涩,却是妙用无穷,威力巨大。
- 3、迈过古枫酡颜霜染的金秋,渡过水瘦山寒的素冬,早春透明的新绿吞食了一冬的颓败和枯涩。灼灼的桃花送,走了晶莹的白雪,日子在花开花落中悄然飘零,迎来了一季明媚的夏日。
- 4、当下立刻登山,餐风饮露,修真炼道,未几,竟于青云山深处一处密洞内,得到一本无名古卷,上载各般法门妙术,艰深枯涩,却是妙用无穷,威力巨大。
- 5、佛经虽然依旧枯涩难懂,但是却不如之前味同嚼蜡一般。
- 6、我心甘情愿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寸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眼里,如迟疑在这阴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字义分解
- 拼音kū
- 注音ㄎㄨ
- 笔划9
- 繁体枯
- 五笔SDG
- 五行金
(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
(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
(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
(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