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í xù |
注音: | ㄕˊ ㄒㄨˋ |
词性: | 名词 |
时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时序
(1) 季节变化的次序;先后的顺序
引证解释:
⒈ 时间的先后;季节的次序。
引《史记·苏秦列传论》:“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李善注:“《庄子》曰: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宋梅尧臣《冬雷》诗:“天公岂欺物,若此汩时序。”
⒉ 节候;时节。
引唐李益《合源溪期张计不至》诗:“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二折:“这些时慵怠粧梳,正遇着务农忙养蚕时序。”
曹靖华《飞花集·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春夏秋冬,时序更迭。”
⒊ 时间;光阴。
引《北史·赵文表传》:“后自发彼蕃,已淹时序,途经沙漠,人马疲劳。”
唐韦应物《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诗:“悵望城闕遥,幽居时序永。”
宋苏舜钦《晚泊龟山》诗:“每伤道路销时序,但屈心情入酒盃。”
郭沫若《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这单纯的或者复杂的感情如不加以时序的延长,那是不能发生出诗的表现的。”
⒋ 犹时世。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故知文学染乎世情,兴废繫乎时序。”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贤臣良将保鑾舆,正遇着得收成太平时序。”
明王文昌《南绣停针·夏景》套曲:“良辰美景天付与,正四海太平时序。”
⒌ 犹承序,承顺。言有条理。参见“时叙”。
引《史记·五帝本纪》:“舜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汉蔡邕《汉太尉杨公碑》:“敬揆百事,莫不时序。”
《旧唐书·文苑传下·吴通玄》:“今四方无事,百揆时序,制书职分,宜归中书舍人。”
国语词典:
时间、季节的先后顺序。
网络解释:
时序
- 1、当前时间知觉的研究根据其定义大致可以分为时序研究与时距研究。
- 2、这世界如同一框时序轮转的风景,而他在框外,不知道身处何处,今夕何夕。他只知道,有个人,他这生必须去遇到。
- 3、从时序上来说,芙蓉花几乎是一年中最晚的花,有“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的说法,苏东坡则称“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 4、针对某高帧频可见光相机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可行的驱动时序设计方法。
- 5、通过单位根检验,可知铁路货运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时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
- 6、在设计者进行系统和电路级设计时,时常会将要实现的逻辑功能或操作较为平均地分配到时序中的各个阶段,称之为逻辑平衡设计。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7
- 繁体時
- 五笔JFY
- 五行金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