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
拼音:fēng fàn
注音:ㄈㄥ ㄈㄢˋ
词性: 名词

风范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风范fēngfàn

(1) 风度;气派

学者风范
demeanour

引证解释:

⒈ 风度;气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穨。”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龙猛风范懍然肃物,言谈者皆伏抑首。”
明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但李能耐烦琐,任怨讥,有陶士行风范,他人或不办,亦不屑也。”
沈从文《菜园》:“这太太有一个儿子是白脸长身的好少年,年纪二十一,在家读书,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笵。”

⒉ 教化;风气。

《隋书·高祖纪下》:“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於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
明李东阳《石封君徐节妇挽诗二首次沉仲律提学韵》之一:“试问元方与惠连,故家风范尚依然。”

⒊ 犹风操。指合乎规范,可资效法的操行。

《周书·柳洋传》:“﹝柳洋﹞与王湜俱以风范方正为当时所重。”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学士你德行如颜子,也索要风流倣谢安。我劝你且开颜,须不比寻常风范。”
清恽敬《<香石诗钞>序》:“而先世双槐、粤洲、泰泉三先生,在明之中叶皆为儒,立朝居家,具有风范。”

⒋ 指诗画文章等作品的风格。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张墨荀勗》:“风范气候,极玅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崔鲁》:“诗慕杜紫微风范,警句絶多。”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范。”
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惟周宪王所作杂剧最伙,其刻本名《诚斋乐府》,至今行世,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絃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

⒌ 指景象。

《宣和遗事》前集:“抵暮,至一坊,名做金环巷,那风范更别。”

国语词典:

风采器识。

如:「风范高雅」。

网络解释:

风范 (汉语词语)

  • 风范(fēng fàn),指风度、风格、气韵、气度、风气等释义。出自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
  • 风范的近反义词

    • 1、不行,我要控制自己,坐怀不乱方显大将风范!
    • 2、希望展现出中国的风范
    • 3、尽现口语王者风范
    • 4、她拿起笔,刷刷地勾了几笔,抬眸望去,倒不似她平日里的风范,恍惚间有种利落的洒脱镌刻在字里行间,很有股子别致的味道,一钩一划,清隽有力。
    • 5、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
    • 6、流光溢彩的正红色挑战着你的性感底线,一丝不苟的边缘散发高贵的风范,光滑的甲面倒影你那婀娜的倩影。

    字义分解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 拼音fàn
    • 注音ㄈㄢ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IBB
    • 五行

    (1)(名)模子:钱~。

    (2)(动)模范、榜样:典~。

    (3)(名)界限:~围。

    (4)姓。

    (5)(动)限制: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