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夫民贼
拼音:dú fū mín zéi
注音:ㄉㄨˊ ㄈㄨ ㄇ一ㄣˊ ㄗㄟˊ
词性: 成语

独夫民贼的意思

词语解释:

独夫民贼dúfū-mínzéi

(1) 独夫:人所共弃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人。指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的统治者

autocrat and traitor to the people

引证解释:

⒈ 谓祸国殃民、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清谭嗣同《仁学》二:“君为独夫民贼,而犹以忠事之,是辅桀也,是助紂也。”
清欧榘甲《新广东》五:“中国无民与官争权之事,而有士与朝廷争论议之事,故歷代独夫民贼,犹有所忌惮,而不敢尽肆其虐者。”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隋炀帝﹞成为一个十足完全的民贼,不折不扣的独夫,独夫民贼决不能逃避人民的惩罚。”

国语词典:

残暴无道,祸国殃民的人。如:「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也作「民贼独夫」。

网络解释:

独夫民贼

  • 独夫,暴君。民贼,残害人民之人。独夫民贼,成语,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 独夫民贼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孟子把商纣王称做独夫民贼。 
    • 2、我不是独夫民贼,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联邦,谁敢对我下手?
    • 3、袁世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独夫民贼
    • 4、瞧陈北望的猫样,哪有本事当窃国大盗独夫民贼?……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ㄉ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TJY
    • 五行

    (1)(形)单独、独自。

    (2)(副)唯独;表示唯一:~有一人。

    (3)(形)自私;容不得人:这人真~。

    • 拼音fū,fú
    • 注音ㄈㄨ,ㄈ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WI
    • 五行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 拼音zéi
    • 注音ㄗㄟ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MADT
    • 五行

    (1)(名)偷东西的人。

    (2)(名)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3)(形)邪的;不正派的。

    (4)(形)狡滑:老鼠真~。

    (5)(动)〈书〉伤害:戕~。

    (6)(副)〈方〉多用于不满意或不正常的地方:~凉|~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