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桑
拼音:kū sāng
注音:ㄎㄨ ㄙㄤ

枯桑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老桑树。

引证解释:

⒈ 老桑树。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北周庾信《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
唐陆龟蒙《杂讽》诗之一:“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
《云笈七籤》卷三:“太上大道君 ……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寳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网络解释:

枯桑

  • 枯桑,汉语词语,
  • 拼音是:kū sāng,
  • 解释为老桑树。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ㄨ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DG
    • 五行

    (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

    (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

    (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

    (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

    • 拼音sāng
    • 注音ㄙㄤ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CCCS
    • 五行

    (1)(名)桑树;乔木;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