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ì tóu |
注音: | ㄉ一ˋ ㄊㄡˊ |
词性: | 名词 |
地头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地头,地头儿
(1) 田地的边缘
(2) 〈方〉当地;本地
(3) 〈方〉终点;目的地
(4) 书页下端的空白处
引证解释:
⒈ 田地的两头。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但驾车地头,每旦当有小儿僮女,十百餘羣,自来分摘。”
《红楼梦》第三九回:“天天都是在那地头上做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夏天耪地,又热又累,到地头上谁也不愿动了。”
⒉ 当地;本地。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家丁原是地头人,多曾认得柯陈家里的,一径将帖儿进去报了。”
⒊ 处所;地方。
引宋欧阳修《论监牧札子》:“欲乞权暂差臣,仍於吴中復等三人内,更差一人,与臣同诣左右厢监牧地头,躬亲按视。”
宋苏轼《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直方步行百餘里,装作贩牛小客,既至地头,众皆畏惧不前,独弓手节级程玉等二人,与直方持鎗大呼,排户而入。”
《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路上在意,山峻难行,到地头便稍信来,与我知之。”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六章:“到了地头,给你大叔大婶来封信。”
⒋ 方面。 《朱子语类》卷六四:“圣贤所説工夫都只一般,只是一箇择善固执。
引《论语》则説‘学而时习之’, 孟子则説‘明善诚身’。只是随他地头所説不同,下得字来各自精细,其实工夫只是一般。”
⒌ 书页下端的空白处。
例如:这书地头太窄了。
国语词典:
唐有青苗地头钱,是当时的一种税法。
网络解释:
地头
- 1、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
- 2、上级领导轻车简从来到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意见。
- 3、这个“地头蛇”被绳之以法,完全是罪有应得。
- 4、汗水流在地头,幸福来到家里。
- 5、见餉神兴高采烈地抱着小华歌上下检查这几天有没跑漏什么,聂小凤站在地头喊道“喂,快给我恢复啊!”。
- 6、金秋,在日喀则其他农区,早已是麦垛星星般散落的景象,然而在南木林县艾玛岗乡,却看不到一座麦垛,田间地头,土豆堆成了一片海。
字义分解
- 拼音dì,de
- 注音ㄉㄧˋ,˙ㄉㄜ
- 笔划6
- 繁体地
- 五笔FBN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de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頭
- 五笔UDI
- 五行火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