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钱
拼音:biàn qián
注音:ㄅ一ㄢˋ ㄑ一ㄢˊ

便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宋代商人交给京师左藏库以兑换证券的钱。 2.借钱。

引证解释:

⒈ 宋代商人交给京师左藏库以兑换证券的钱。参见“便换”、“便钱务”。

《宋史·食货志下二》:“先是, 太祖时取唐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於诸州便换…… 至道末,商人入便钱一百七十餘万贯, 天禧末,增一百一十三万贯。”

⒉ 借钱。

《资治通鉴·后唐同光二年》“豆卢革尝以手书便﹝假﹞省库钱数十万” 元胡三省注:“今俗谓借钱为便钱,言借贷以便用也。时租庸钱皆入省库。”

国语词典:

宋开宝年间所发行的票券。古时商人行贾各地,携钱不便,故常至朝廷所设的便钱务,申请以钱换券,凭券至各州取钱。凡持券兑换,必须当天给付,因其便利取钱,故称为「便钱」。

网络解释:

便钱

  • 便钱,指宋代商人交给京师左藏库以兑换证券的钱,借钱的含义。
  • 字义分解

    • 拼音biàn,pián
    • 注音ㄅㄧㄢˋ,ㄆㄧㄢˊ
    • 笔划9
    • 繁体便
    • 五笔WGJQ
    • 五行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GT
    • 五行

    (1)(名)铜钱:一个~|~串儿。

    (2)(名)货币:银~|一块~。

    (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

    (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

    (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

    (6)(名)(Qián)姓。

    (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