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
拼音: | yī lóng |
注音: | 一 ㄌㄨㄥˊ |
一龙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作典实。
引《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为龙头, 原为龙腹,寧为龙尾。”
清顾炎武《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峯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淄澠竟谁知, 管华称一龙。”
- 1、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只在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才有一龙一猪的相会。
- 2、男主角朱一龙透露,在拍摄前向曾成功演绎傅红雪一角的吴岱融前辈取经。
- 3、放眼望去,便会产生“一龙凌波起,半湖柔绿痕,和风传倩影,霞阳笼翠情”。
- 4、你们忘了?丁一龙说,张志雄的体貌与黑衣男人相近,接受调查时,他又支吾其词,这是其一。
- 5、一龙一蛇,动无常体,莫见其所中,莫知其所穷。
- 6、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与一龙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