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治
拼音:zhì zhì
注音:ㄓˋ ㄓˋ

制治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孔颖达疏:“治,谓政教。”
《史记·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宋苏轼《谢应中制科启》:“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一》:“以其安分无求而不动於恶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於倾危者亦即在是。”

网络解释:

制治

  • 制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 zhì,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CKG
    • 五行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