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埭
拼音: | yàn dài |
注音: | 一ㄢˋ ㄉㄞˋ |
堰埭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
引证解释:
⒈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
引《旧唐书·宪宗纪上》:“乙丑,罢江淮私堰埭二十二,从转运使奏也。”
《宋史·河渠志四》:“帝以地有隆阜,而水势极浅,虽置堰埭,又歷吕梁滩磧之险,非可漕运,罢之。”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明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云:‘ 唐宋时, 嘉湖地皆悬流,重重设堰埭,用牛挽船。’”
网络解释:
堰埭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