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遂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suì
注音:ㄍㄨㄥ ㄔㄥˊ ㄇ一ㄥˊ ㄙㄨㄟˋ
词性: 成语

功成名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

引证解释:

⒈ 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

《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唐李白《杂曲歌辞·悲歌》:“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明姚茂良《精忠记·饯别》:“敢效劬劳,不辱君命,谈笑功成名遂。”
鲁迅《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是因为出了一本或二本书,有了一点小名或大名,得到了教授或别的什么位置,功成名遂,不必再写诗写小说了,所以永远不见了。”
亦作“功成名就”。 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你则説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説出家的延年益寿。”

国语词典:

建立了功业,成就了名声。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也作「功成名就」。

网络解释:

功成名遂

  • 功成名遂是一个词语,拼音 gōng chéng míng suì;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 功成名遂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你认为做官的是功成名遂,我则认为出家的是延年益寿。
    • 2、到此地位,功成名遂,大丈夫之能事毕矣。
    • 3、睡醒之后,发觉自己功成名遂的人,其实一直没有睡过。
    • 4、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 5、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 6、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ALN
    • 五行

    (1)(名)功劳(跟‘过’相对):二等~|立~|记一大~。

    (2)(名)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亏一篑|大~告成|好大喜~。

    (3)(名)(~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架|基本~。

    (4)(名)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NNT

    [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KF
    • 五行

    [ míng ]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 拼音suì,suí
    • 注音ㄙ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EPI
    • 五行

    suì

    1.顺心;称意:~心。~愿。

    2.成功:百事乃~。阴谋未~。

    3.文言连词。于是:书既发,~举兵。

    suí

    义同“遂(suì)”。用于“半身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