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裘
拼音: | xí qiú |
注音: | ㄒ一ˊ ㄑ一ㄡˊ |
袭裘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谓之袭裘。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谓之袭裘。 《礼记·檀弓上》:“曾子袭裘而弔, 子游裼裘而弔。 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於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既小敛,袒括髮。 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絰而入。
引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孔颖达疏:“凡弔丧之礼,主人未变之前,弔者吉服而弔,吉服谓羔裘玄冠緇衣素裳,又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则此裼裘而弔是也。主人既变之后,虽著朝服而加武以絰,又掩其上服,若是朋友,又加带,则此袭裘带絰而入是也。”
《礼记·丧大记》:“弔者袭裘,加武,带絰。”
陈澔集说:“弔者小敛后来,则掩袭裘上之裼衣。”
网络解释:
袭裘
字义分解
- 拼音xí
- 注音ㄒㄧˊ
- 笔划11
- 繁体襲
- 五笔DXYE
- 五行金
(1)(动)军事上指出其不意的攻击:~击|侵~。
(2)姓。
(3)(动)照样做;依照着继续下去:~用|因~。
(4)(量)〈书〉用于成套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