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艳
拼音:fú yàn
注音:ㄈㄨˊ 一ㄢˋ

浮艳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浮华艳丽:衣饰~。
2.辞章华美而内容贫乏:词句~。

引证解释:

⒈ 见“浮艳”。亦作“浮艷”。

⒉ 表露于外的才华。

三国魏曹操《宣示孔融罪状令》:“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採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誑诈,不復察其乱俗也。”

⒊ 指文辞华而不实。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宋陆游《跋<西崑酬唱集>》:“祥符中,尝下詔禁文体浮艳。”
金王若虚《文辨》:“然此自富贵者之常,存之何害;但病太多,且过于浮艷耳。”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上官仪诗多浮艷,以忠获罪。”
徐懋庸《鸡肋》一:“他们的文章虽好,也只是些浮艳之词。”

⒋ 指华美艳丽之色。

唐韩愈《风折花枝》诗:“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
明刘基《虞美人》词:“岂知浮艳难长久,看见花枝瘦。”

国语词典:

文章外表华丽而内容贫乏。

网络解释:

浮艳

  • 浮艳,汉语词汇。
  • 拼音:fú yàn
  • 释义:1、表露于外的才华。2.指文辞华而不实。3.指华美艳丽之色。
    • 1、学生打扮要朴素大方,不可调嘴学舌,失之浮艳
    • 2、你既对我无情,倒不如对她们都‘屏去浮艳,乐而不淫’。
    • 3、他的文章雕饰而不浮艳,《捣衣诗》一首流传最广,被评价为有唐人之风。 ()
    • 4、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
    • 5、女子常用的各种花型面料,色彩也不要过于堆砌,色彩过多,显得太浮艳、俗气。
    • 6、于是他们将矛头对准了章宗朝盛行的浮艳尖新的文学风格。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EBG
    • 五行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 拼音yàn
    • 注音ㄧㄢ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HQC
    • 五行

    1.色彩光泽鲜明好看:~丽。娇~。百花争~。这布的花色太~了,有没有素一点的?

    2.指关于爱情方面的;香艳:~情。~史。

    3.羡慕:~羡。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