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令
拼音: | jǐ lìng |
注音: | ㄐ一ˇ ㄌ一ㄥˊ |
脊令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鹡鸰。水鸟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脊鴒”。即鹡鸰。水鸟名。参见“鶺鴒”。
引《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笺:“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
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卓尔堪《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
网络解释:
脊令
字义分解
- 拼音jǐ
- 注音ㄐㄧˇ
- 笔划10
- 繁体脊
- 五笔IWEF
- 五行木
(1)(名)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柱:~髓|~椎。
(2)(名)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山~|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