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俗
拼音:fú sú
注音:ㄈㄨˊ ㄙㄨˊ

浮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浮薄的习俗。 2.浅薄,粗俗。

引证解释:

⒈ 浮薄的习俗。

南朝梁萧统《令旨解二谛义》:“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刘长卿》:“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

⒉ 浅薄,粗俗。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证》:“《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太白,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太白所作。”
叶圣陶《倪焕之》十:“当然,灯会那种粗犷浮俗的‘白相人’风是应当改革的。”

网络解释:

浮俗

  • 浮俗,出自南朝梁萧统的《令旨解二谛义》,意思是浮薄的习俗。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EBG
    • 五行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 拼音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WWK
    • 五行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