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班
拼音: | guò bān |
注音: | ㄍㄨㄛˋ ㄅㄢ |
过班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代官吏因保举或捐纳迁升官阶。道员为最高班次,以下则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佐杂各为一班,分别称为道班﹑府班,同通州县班﹑佐杂班。
引证解释:
⒈ 清代官吏因保举或捐纳迁升官阶。道员为最高班次,以下则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佐杂各为一班,分别称为道班、府班,同通州县班、佐杂班。
引《老残游记》第四回:“老兄可以捐个同知,今年随摺一个过班,明年春间大案,又是一个过班,秋天引见,就可得济东泰武临道。”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这个出钱捐的过班候补知府,既无言责,而竟出名反对部大臣,那成什么体统呢?”
国语词典:
清朝官吏因为上司的保举或捐了钱而升官。
网络解释:
过班
字义分解
- 拼音guò,guo,guō
- 注音ㄍㄨㄛˋ,ㄍㄨㄛ,ㄍㄨㄛ
- 笔划6
- 繁体過
- 五笔FPI
guò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3.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7. 错误:过错。记过。
guo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2.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guō1. 姓。
与过班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