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
拼音: | shū mì yuàn |
注音: | ㄕㄨ ㄇ一ˋ ㄩㄢˋ |
枢密院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古代官署。掌管国家机要政务。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主管官称枢密使。 五代、后梁建崇政院,以崇政使知院事。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改为枢密院,以枢密使知院事与宰相共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 宋代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号为“二府”。 辽分置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 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 明太祖改置大都督府,枢密院遂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国语词典:
一种古代官署。掌管国家机要政务。创始于唐中叶,掌出纳帝命。宋代与中书省并称为「两府」,掌兵权;明初废。
网络解释:
枢密院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
字义分解
- 拼音mì
- 注音ㄇㄧˋ
- 笔划11
- 繁体密
- 五笔PNTM
- 五行水
(1)(形)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布|~集。
(2)(形)关系近;感情好:~友|亲~无间。
(3)(形)精致;细致:致~|详~。
(4)(名)秘密: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