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
拼音:wú shǔ
注音:ㄨˊ ㄕㄨˇ

吴蜀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
泛指吴地与蜀地。

引证解释:

⒈ 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説新据诸郡,未可兴动, 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
《晋书·愍帝纪论》:“王弥者, 青州之散吏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吴蜀之敌也。”

⒉ 泛指吴地与蜀地。

《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吴蜀天地之偏气, 钱塘又吴之一隅。”

网络解释:

吴蜀 (三国时期的吴国和蜀国)

  • 吴蜀是汉语词,读作wú shǔ,释义为三国时期的吴国与蜀国。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GDU
    • 五行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 拼音shǔ
    • 注音ㄕ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QJU

    (1)(名)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名)四川省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