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旛
拼音:qí fān
注音:ㄑ一ˊ ㄈㄢ

旗旛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旗幡'。
旌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旗幡”。旌旗。

唐王建《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百里旗幡衝即断,两重衣甲射皆穿。”
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旛。”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旛,四方五斗旌帜。”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下折些树枝,假做旗幡。”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有各色旗旛招展,上书‘克服秦军’‘解救邯郸 ’等字。”

国语词典:

旗帜。

网络解释:

旗旛

  • 旗旛,亦作“ 旗幡 ”,汉语词汇。
  • 拼音是qí fān,
  • 解释为 旌旗。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YTAW
    • 五行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 拼音fān
    • 注音ㄈㄢ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YTTL

    同“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