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草
拼音: | huàn cǎo |
注音: | ㄏㄨㄢˋ ㄘㄠˇ |
浣草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草名。一名颠棘。或谓即天门冬。可洗涤污垢。
引证解释:
⒈ 草名。一名颠棘。或谓即天门冬。可洗涤污垢。
引《太平御览》卷九八九引晋张华《博物志》:“挼根入汤,可以浣縑素,白如绒紵, 越人名曰浣草,胜於用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天门冬》﹝集解﹞引苏恭曰:“此有二种:一种苗有刺而涩,一种无刺而滑,皆是门冬。俗云颠棘、浣草者,形貌詺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也。”
网络解释:
浣草
字义分解
- 拼音huàn
- 注音ㄏㄨㄢˋ
- 笔划10
- 繁体浣
- 五笔IPFQ
- 五行水
(1)(动)洗;洗涤。
(2)(名)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