猃狁
拼音:xiǎn yǔn
注音:ㄒ一ㄢˇ ㄩㄣˇ

猃狁的意思

词语解释:

猃狁,玁狁Xiǎnyǔn,Xiǎnyǔn

(1) 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an ancient race in the North of our country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也写作“玁狁”。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国语词典:

匈奴于周朝时的名称。参见「匈奴」条。

网络解释:

猃狁

  • 古代族名,又叫犬戎,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
  • 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
  • ‘犬戎’的‘犬’字决没有侮辱性,而是说明犬戎的狗狼性格。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 字义分解

    • 拼音xiǎn
    • 注音ㄒㄧㄢ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TWI
    • 五行

    (名)古指长嘴的狗。

      • 拼音yǔn
      • 注音ㄩㄣ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QTCQ
      • 五行

      见〖猃狁〗。

        与猃狁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