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芽
拼音:jiāo yá
注音:ㄐ一ㄠ 一ㄚˊ

焦芽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 2.泛喻不堪造就者。

引证解释:

⒈ 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

南朝梁萧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八水润焦芽,三明啟羣目。”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所资甘雨,用沃焦芽。”

⒉ 泛喻不堪造就者。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絶港。”

网络解释:

焦芽

  • 1.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羣目。”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所资甘雨,用沃焦芽。”
  • 2.泛喻不堪造就者。 清 黄宗羲 《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绝港。”
  •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o
    • 注音ㄐㄧㄠ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WYOU
    • 五行

    (1)(形)物体受热后失去水分;呈现黄黑色并发硬、发脆:树烧~了|舌敝唇~。

    (2)(名)焦炭:煤~|炼~。

    (3)(形)着急:~急|心~。

    (4)(名)中医指身体的某些部位。参看〔上焦〕、〔下焦〕、〔中焦〕。

    (5)(Jiāo)姓。

    • 拼音
    • 注音ㄧㄚ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AHT
    • 五行

    (1)(名)(~儿)植物刚长出来的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部分:麦子发~儿了。

    (2)(名)(~儿)形状像芽的东西:肉~(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