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点
拼音:gēng diǎn
注音:ㄍㄥ ㄉ一ㄢˇ

更点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计时单位。因滴漏而得名。每夜分为五更,每一更次分为五点。 2.指更鼓之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计时单位。因滴漏而得名。每夜分为五更,每一更次分为五点。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文德殿钟鼓院於夜漏不尽刻,既天未晓,则但挝鼓六通而无更点也,故不知者乃谓禁中有六更。”

⒉ 指更鼓之声。

唐薛能《上盐铁尚书》诗:“城絶鼓鐘更点后,雨凉烟树月华新。”
宋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词:“倚楼休弄新声,重城门掩,歷歷数西州更点。”
清曹寅《鹿墟冶堂夜归不及送题扇却寄》诗:“城上虾蟆更点迟,摘船刚过夜渔时。”

国语词典:

古时夜间计时方法。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便以几更几点计时。

网络解释:

更点

  • 华夏传统上把夜间分为五更,以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 字义分解

    • 拼音gēng,gèng
    • 注音ㄍㄥ,ㄍㄥ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JQI
    • 五行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HKOU
    • 五行

    1.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点滴。斑点。点子(a.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b.小的痕迹,如“油点点”;c.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d.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点点”;e.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点点上”)。

    2.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3.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点雨。几点泪水。

    5.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点。起点。极点。居民点。

    6.  项,部分,方面:优点。要点。特点。

    7.  汉字笔形之一(丶):点画。三点水。

    8.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点。评点。点缀。画龙点睛。

    9.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点种。点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点眼药。

    10.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点头。点穴。

    11.  引火:点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12.  查对:点数。点名。点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13.  指定,选派:点菜。点将(jiàng)。听众点播。

    14.  指示,启发:指点。点拨。

    15.  计时的单位:更点(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点。钟点。

    16.  污:点污。点辱(使受污辱)。

    17.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点心(“心”读轻声)。点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

    18.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