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天
拼音: | shè tiān |
注音: | ㄕㄜˋ ㄊ一ㄢ |
射天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史传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悬而仰射,以示威武,与天争衡。
引证解释:
⒈ 史传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悬而仰射,以示威武,与天争衡。
引《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又《龟策列传》:“﹝紂﹞杀人六畜,以韦为囊。囊盛其血,与人县而射之,与天帝争彊。”
又《宋微子世家》:“君偃 ( 康王 )十一年,自立为王……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
后借以指暴虐和叛乱行为。 《梁书·武帝纪上》:“至于悖礼违教,伤化虐人,射天弹路,比之犹善。”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巴州严八使君五十韵》:“浪作禽填海,那将矢射天。”
杨伦笺注:“二句更恶其不自量而敢於犯上也。”
网络解释:
射天
字义分解
- 拼音shè
- 注音ㄕㄜˋ,ㄧㄝˋ,ㄧˋ
- 笔划10
- 繁体射
- 五笔TMDF
- 五行金
shè
1. 放箭:射箭。后羿射日。
2.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
3.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
4. 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
5. 有所指:暗射。影射。
yè1. 〔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2. 〔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yì1. 〔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