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
拼音: | jì sù |
注音: | ㄐ一ˋ ㄙㄨˋ |
词性: | 动词 |
寄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寄宿
(1) 借某处住宿
例
英
(2) 在学校住宿
英
引证解释:
⒈ 借宿;借住。
引《战国策·赵策一》:“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
唐高适《寄宿田家》诗:“今夜早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明唐顺之《赈济移文》:“外来趁食之人,各於神庙寺观寄宿,如寺观难容,每人家安插二人、三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天气不早了,恐怕多耽搁了,来不及出城,所以我先来知照一声,倘来不及出城,便到这里寄宿。”
胡适《谈新诗》:“杜甫的《石壕吏》,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偷听得一个捉差的公人同一个老太婆的谈话。”
⒉ 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参见“寄宿生”。
例如:寄宿生;寄宿学校。
国语词典:
暂时借宿。
如:「寄宿学校」。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寄宿
- 1、他每次上山考察,都会寄宿在这位猎户家中。
- 2、他在八岁少不更事的年龄时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
- 3、爸爸当机立断,要把王勤送到寄宿学校就读。
- 4、出国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的锻炼,虽然我知道我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会克服语言的障碍,积极的与寄宿家庭和同学交流,努力融入他们。我也会因为这个特殊的经历而成长,它会给我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体验异国他乡的风情。
- 5、有一个被父母送往寄宿学校的男孩。
- 6、因为较高的膏火,年夜部门通俗家庭付出不起他们的孩子上寄宿黉舍的费用。
字义分解
- 拼音jì
- 注音ㄐㄧˋ
- 笔划11
- 繁体寄
- 五笔PDSK
- 五行木
(1)(动)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信|~钱|~包裹。
(2)(动)付托;寄托:~存|~希望于青年。
(3)(动)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食|~居。
(4)(动)认的(亲属):~父|~母|~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