窣堵波
拼音:sū dǔ bō

窣堵波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窣堵坡”。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引证解释:

亦作“窣堵坡 ”。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呾蜜国》:“诸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中华谓之塔。塔制以层,增其敬也。” 宋王安石《草堂怀古》诗:“ 周顒宅作阿兰若, 娄约身归窣堵波。” 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遥望窣堵坡,相约僧躋攀。”亦省作“ 窣堵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中天竺﹞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或委野中及河,饵鸟兽鱼鳖,无丧纪。” 宋陆游《予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今始见之》诗:“窣堵招提俱昨梦, 祝融 、 回禄尚餘威。” 清曹寅《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

网络解释:

窣堵波

  • 窣堵波【sū dǔ bō ㄙㄨ ㄉㄨˇ ㄅㄛ 】,又称窣堵坡,音译自梵文的स्तूप(stūpa),是源于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及东南亚国家比较普遍。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ㄨ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PWYF

    (拟)〔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 拼音
    • 注音ㄉㄨ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FFTJ
    • 五行

    (1)(动)堵塞:~住水口。

    (2)(动)闷:我心里~得慌。

    (3)(名)墙:观众如~。

    (4)(量)用于墙:一~墙。

    (5)姓。

    • 拼音
    • 注音ㄅㄛ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HCY
    • 五行

    (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

    (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

    (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

    (4)(动)〈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