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
拼音: | èr huà míng |
注音: | ㄦˋ ㄏㄨㄚˋ ㄇ一ㄥˊ |
二化螟的意思
词语解释:
螟虫的一种。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小麦、玉米、甘蔗、茭白等。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可用消灭幼虫,灌水灭蛹,灯光诱蛾,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
引证解释:
⒈ 螟虫的一种。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小麦、玉米、甘蔗、茭白等。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可用消灭幼虫,灌水灭蛹,灯光诱蛾,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
国语词典:
动物名。属鳞翅目。身体细长,前翅阔长,呈灰黄色,有褐黑色小点,后翅为三角形,呈白色。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常群聚在植物茎内穿孔蛀食,致使植物发生枯心或白穗的现象,是一种危害农作的害虫。繁殖甚速,在台湾一年可繁殖三至四代,为水稻、粟、玉米、甘蔗、茭白等的大敌。
网络解释:
二化螟
- 1、二化螟幼虫摄入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后,病变肠道外壁聚集了厚薄不一的血细胞层。
- 2、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和方正县对应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进行了试验。
- 3、已有研究表明:解毒酶活性升高、靶标不敏感性以及蛋白质的螯合作用与二化螟抗药性形成的关系密切。
- 4、根据苏南实际,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应采取以栽培避螟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
- 5、在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测定的基础上,探讨并建立了二化螟的化学防治经济阈值静态模型。
- 6、对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田间抗虫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转基因植株对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有明显的抗性。
字义分解
- 拼音èr
- 注音ㄦˋ
- 笔划2
- 繁体二
- 五笔FGG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 拼音huà,huā
- 注音ㄏㄨㄚˋ,ㄏㄨㄚ
- 笔划4
- 繁体化
- 五笔WXN
- 五行水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huā1. 同“花”。
与二化螟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