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业
拼音: | è yè |
注音: | ㄜˋ 一ㄝˋ |
恶业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正当的职业。
佛教谓出于身﹑口﹑意三者的坏事﹑坏话﹑坏心等。
见'恶缘恶业'。
佛教谓出于身﹑口﹑意三者的坏事﹑坏话﹑坏心等。
见'恶缘恶业'。
引证解释:
⒈ 不正当的职业。
引《史记·货殖列传》:“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之富。”
⒉ 佛教谓出于身、口、意三者的坏事、坏话、坏心等。
引《华严经》四十:“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七:“﹝苏軾﹞復官,归自南海,监玉局观,作偈戏答僧曰:‘恶业相缠四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禪,却着衲衣归玉局,自然身是五通仙。’”
⒊ 见“恶缘恶业”。
国语词典:
佛教指不善的意念行为,并为未来招致痛苦的报应。
网络解释:
恶业
- 1、从转经轮放射出来的光,净除它所碰触到的有情的恶业。
- 2、若诸有情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 ()
- 3、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4、然遇在时阴险狡黠,为诸仆魁,何以作犬反忠荩?岂自知以恶业堕落,悔而从善欤?亦可谓善补过矣。
- 5、愚痴邪见即是自造恶业;懒惰懈怠就是自毁前程;自怨自艾终究于事无补;怨天尤人只会更加坏事。
- 6、不善之行谓之恶业,身业有三——杀业、偷盗、淫邪;口业有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有三——贪婪、嗔怒、邪见。
字义分解
- 拼音è,wù,ě,wū
- 注音ㄜˋ,ㄨˋ,ㄜˇ,ㄨ
- 笔划10
- 繁体惡、噁
- 五笔GOGN
- 五行土
è
1.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2.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wù1. 讨厌,憎恨,与“好(
ě )”相对:可恶。厌恶。好( )恶。1.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2. (噁)
wū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与恶业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