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
拼音:yī zhù xiāng
注音:一 ㄓㄨˋ ㄒ一ㄤ

一炷香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枝香或一束香。

·时俗称下官见上司时投递的手本。因其楷书工整,细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引证解释:

⒈ 一枝香或一束香。

唐李中《赠念法华经绶上人》诗:“五更初起扫松堂,瞑目先焚一炷香。”
宋王禹偁《书斋》诗:“屏山独卧千峯雪,御札时开一炷香。”
宋陆游《夜香》诗:“清夜一炷香,实与天心通。”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此一炷香,愿化去死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

⒉ 明清时俗称下官见上司时投递的手本。因其楷书工整,细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清翟灏《通俗编·手本》:“今手本单书官衔姓名,俗号一炷香者,长刺也。”

国语词典:

烧燃一支香的时间。比喻极短的时间。

如:「咱们再等一炷香的时间,他再不来,咱们就走了。」

网络解释:

一炷香

  • 一炷香:一雨成秋著小说
  • 一炷香:汉语词汇
  • 一炷香:中国古时候的计时单位。
  • 一炷香 (汉语词汇)

  • 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古人的时间计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来代替
    • 1、这巢焚原燎震彻人心的惨烈场面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地上之物都付之一炬毁于一旦。
    • 2、人已老成一炷香,为你再等那扇雕花的窗。
    • 3、过了将近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才朦胧的可以看见,在细手拨土的那口小洞此时已接近梧桐树那般粗大了。
    • 4、到后来每隔一炷香的夫,他甚至不得不停下来,服用几粒丹药才能抵住砭骨的严寒。
    • 5、但见他意到笔随、排奡纵横,只一炷香夫,便云耶山耶、匀红点翠地画就一幅古风写意图。
    • 6、张灵犀默记玉牌上的地图,绝不越雷池半步,先是用早上飞的轻功在山林中穿行,走了一炷香也没见到人,便手一挥祭起了飞剑。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OYGG
    • 五行

    (1)〈书〉

    (2)(名)灯心:灯~。

    (3)(动)烧(香):~香。

    (4)(量)用于点着的香:一~香。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JF
    • 五行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