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堂
拼音:huáng táng
注音:ㄏㄨㄤˊ ㄊㄤˊ

黄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
借指太守。
墓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

《后汉书·郭丹传》:“勑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李贤注:“黄堂,太守之厅事。”
宋范成大《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 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
《儒林外史》第七回:“大江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⒉ 借指太守。

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卷上:“太守曰黄堂。”
明徐复祚《红梨记·初会》:“妾是王家子姓,父做黄堂。”
《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男八字更不用説,一身衣食有餘,功名虽是异途,却有四品黄堂之分。”

⒊ 墓地。

宋张淏《云谷杂记·太祖达生知命》:“即更衣服,弧矢登闕臺,望西北鸣弦发矢,指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黄堂也。’”

国语词典:

古代州郡太守都在厅事墙上涂饰雌黄,以驱邪消灾,故称其厅事为「黄堂」。后泛指知府。

网络解释:

黄堂

  • 黄堂:字词
  • 黄堂:小说《这个剧组有鬼》中人物
  • 黄堂:明朝官员、临清进士
  •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MWU
    • 五行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F
    • 五行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