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税
拼音:jiǔ shuì
注音:ㄐ一ㄡˇ ㄕㄨㄟˋ

酒税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

引证解释:

⒈ 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

《说郛》卷十二引宋贾似道《悦生随钞·漫浪野录》:“子由监筠州酒税, 子瞻尝就见之。”
《文献通考·征榷四》:“﹝唐﹞德宗建中元年罢酒税。”

网络解释:

酒税

  • 酒税是中国历代政府对酒所征的税。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榷酒酤”在盐铁会议上遭到反对,酒专卖因此改为征税,此为酒税之始。隋开皇三年 (公元583年) 至唐中叶,酒既不专卖亦不征税。唐中叶至宋末以专卖为主,征税辅之。如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 ,“定天下酤户以月收税”(《新唐书·食货志》) 。元初行专卖,后改为征税,但征税是通过专卖进行的。明行酒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 ,令各处酒课收贮于州县备用,酒税于是成为地方税。清代前期酒税轻微,酒税亦不列入国家财政收入。清末,各省征收烟酒税捐,酒税始成巨额专税。1915年北洋政府创设烟酒公卖制,按值收取公卖费,原有税捐照旧征收,实为变相加税。烟酒收入继关、盐两税,成为当时中央政府的第三大财政收入来源。国民党政府从1932年起,将啤酒、洋酒、火酒先后改征统税; 土酒从量征税,1941年又改从价征收。
  • 字义分解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SGG
    • 五行

    (1)(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烧酒等。

    (2)(名)(Jiǔ)姓。

    • 拼音shuì
    • 注音ㄕ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UKQ
    • 五行

    (名)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